1.为什么有的公司说年年亏,却不倒闭?

2.相关的零售龙头股有哪个?

易购2021_st易购最有可能的结局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2021年苏宁易购营收1389.04亿元,同比下降44.94%,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85.63亿元。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1

 苏宁易购发布了 2021 年度报告,以及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 年,苏宁易购营收 1389.04 亿元,同比下降 4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432.65 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 446.69 亿元,亏损额均同比扩大。

 2022 年第一季度,苏宁易购营收 193.74 亿元,同比下降 6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10.29 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 11.55 亿元。

 苏宁易购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触及《深圳证券股票上市规则(2022 年修订)》第 9.8.1 条第(七)项的规定,公司股票将于 5 月 5 日停牌一天,5 月 6 日复牌后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为“ST 易购”,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 5%。

 苏宁易购表示,2021 年在多重综合因素之下,公司经营出现较大波折,经营业绩承受了巨大压力,对公司的资产水平、利润水平产生了很大影响。苏宁易购管理层正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三、四季度持续开展增收、降本、盘活资产等工作,并制定各项工作的策略和目标。

 在各项举措下,该公司经营正逐步恢复,2021 年全年总费用水平同比下降 14.35%;四季度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 24.39%,其中利润贡献权重最大的家电 3C 门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环比增长 21.91%;零售云业务实现单季度 GMV 规模同比增长 27%。

 2022 年是苏宁易购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公司需要力争扭转经营效益亏损的不利局面。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2

 2022年Q1,苏宁易购营收193.74亿元,同比下降6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0.29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11.55亿元。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的因素影响下,该公司一季度EBITDA为2.6 亿元,实现季度转正。

 蓝鲸TMT频道4月30日讯,4月29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1年苏宁易购营收1389.04亿元,同比下降4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32.65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446.69亿元,亏损额均同比扩大。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苏宁易购称,报告期公司计提减值准备、投资损失、递延所得税转回等因素影响,合计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7.02 亿元。若不考虑前述因素的影响,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85.63亿元。

 报告期内,苏宁易购零售云、易云、社交云等增量业务快速发展,其中重点发力下沉市场的零售云全年新开门店2678家,总量达到9178家,并实现单季度GMV规模同比增长27%。截至2021年底,苏宁易购拥有各类门店近1.13万家;天猫苏宁易购旗舰店在四季度实现获利,苏宁易购主站也大幅减少亏损,并有望2022年实现盈利。

 苏宁易购在报告中坦承指出,2021 年在多重综合因素之下,公司经营出现较大波折,经营业绩承受了巨大压力,对公司的资产水平、利润水平产生了很大影响。苏宁易购管理层正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三、四季度持续开展增收、降本、盘活资产等工作,并制定各项工作的策略和目标。

 在各项举措下,该公司经营正逐步恢复,2021年全年总费用水平同比下降 14.35%;四季度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24.39%,其中利润贡献权重最大的家电3C门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1.91%;零售云业务实现单季度 GMV 规模同比增长 27%。

 同时,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的因素影响下,苏宁易购2021年11月、12月均实现了单月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盈利,表明该公司营运现金流和经营效益情况有所改善。

 在发布年度财报的同时,苏宁易购还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2年Q1,苏宁易购营收193.74亿元,同比下降6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0.29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11.55亿元。

 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的因素影响下,该公司一季度EBITDA为2.6 亿元,实现季度转正,且家电3C核心业务在3月实现单月盈利。

 面向2022年发展,苏宁易购表示,将通过深化银企合作力度、加快资产盘活实现公司流动性进一步改善,持续强化商品供应链,全力加快经营修复,实现全年盈利。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3

 4月29日,苏宁易购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产业投资人的支持下,苏宁易购积极推进降本、提效、增收工作,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经营状况发生积极改善,恢复造血能力。

 去年四季度公司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24.39%,11月、12月EBITDA(在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基础上剔除非经营性现金流因素影响)连续转正。2022年一季度EBITDA继续为正,3月单月实现家电3C核心业务盈利。

 分析人士指出,苏宁易购加速增收减亏,四季度业绩实现“V型反弹”,且今年一季度延续爬坡向上的积极态势,标志着苏宁易购正甩下历史包袱,重回稳健发展轨道。

 据公告,2021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1389.04亿元,四季度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24.39%,其中利润贡献权重最大的家电3C门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1.91%。

 公司11月、12月均实现了单月EBITDA盈利。2022年一季度EBITDA2.6亿,实现季度转正,3月单月实现家电3C核心业务盈利,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2.96亿元,并获得增量授信10.5亿元,有效补充了流动性,保障了经营的持续稳定。

 2021年以来,苏宁易购进一步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围绕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率。线下,强化店面模型升级、加强店面前端获客能力和场景、体验建设,截止2021年底拥有各类门店11,281家。线上,天猫苏宁易购旗舰店在四季度实现获利,苏宁易购主站也大幅减少亏损,并有望2022年实现盈利。

 报告期内,公司零售云、易云、社交云等增量业务快速发展,其中重点发力下沉市场的零售云全年新开门店2,678家,总量达到9,178家,并实现单季度GMV规模同比增长27%。

 经营持续改善的同时,降本增效成果明显。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全年总费用水平较2020年下降14.35%,四季度费用环比下降30.73%。扣除年度特别计提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损失、递延所得税等因素的影响,四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18亿元,环比大幅减亏。2022年一季度总费用同比下降4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29亿元,亏损持续收窄。

 2021年是苏宁易购发展历程中艰难的一年,经历了多重因素的影响,经营业绩承压。企业能够逐步企稳恢复经营,苏宁易购在财报中表示:应该感谢投资者对苏宁易购的理解和信任,感谢、产业合作伙伴对苏宁易购的支持;

 更感谢全体苏宁易购团队的坚守,无论在多大困难面前,“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一直激励鼓舞我们要走下去、要走出来,这也是公司始终能保持发展信心,用于重新起航的动能所在。

 面向2022年发展,苏宁易购表示,将通过深化银企合作力度、加快资产盘活实现公司流动性进一步改善,持续强化商品供应链,全力加快经营修复,实现家电3C核心业务全年盈利。公告称,确保家电3C核心业务回归盈利轨道是全年的工作主线。同时,公司将积极推动零售云、易云、社交云三个业务体系快速发展,实现在整体规模和盈利方面的突破。

 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苏宁易购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及服务升级战略。公告称,苏宁易购是一家为用户提供家庭场景解决方案的零售服务商。公司将基于用户家庭场景需求,构建细分场景运营能力、商品搭配组合能力、物流安装履约能力,从“买家电到苏宁”升级为“定制家庭场景到苏宁”,打造差异化优势。

 作为零售服务商,苏宁易购的服务能力既面向C端用户,为不同偏好的用户提供最符合需求、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也面向上游的品牌企业,打造更专业的品牌塑造提升能力和新产品的高效推广能力,提升经营效益。在家电家装一体化趋势下,苏宁易购还将面向大量中小型家电零售企业提供涵盖商品供应链、零售运营、履约服务的一揽子服务产品,延展零售云的赛道和内涵。

 根据公告,苏宁易购2022年将加快新型店面模型升级,7-8月推出“一号店”模型,试点后逐步推广,实现全国性的店面升级目标。苏宁易购也将在电商业务中完善用户全渠道体验服务,在知识内容、设计参与、场景体验、交易达成、履约服务等环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补,进一步形成苏宁易购的独有心智。

 苏宁易购表示,将全面突破大规模定制购模式,实现业务规模和收入占比的大幅提升,2022年将率先在家电进行突破,全渠道定制购目标占比15%-20%。为匹配业务经营调整,2022年苏宁易购将加强组织自驱力建设,完善责权利匹配,强化激励体系建设,进一步对区域终端放权授权,提升战区化组织的灵活性。

 同时,公司也将加强1200工程及人才梯队建设,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对于重点专业性岗位引入更资深的中高层,持续完善公司的能力结构与专业结构,支持战略的有效落地。

 行业人士指出,从四季度、一季度数据来看,苏宁易购经营基本面逐步向好,随着公司进一步战略聚焦、明确业务规划,策略得当,有望加速回归应有的市场地位。

为什么有的公司说年年亏,却不倒闭?

苏宁易购2022年会被st,因为苏宁易购一直以来都处于亏损状态,多年来连续亏损必然会被戴上ST股的帽子。并且苏宁易购这些年更多的侧重点在于想通过造势包装自己的商誉价值,而在业务方面该公司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去打造。这种战略思路必将让苏宁易购在未来的电商行业中越走越远,甚至退出。

一、电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

以上的淘宝、京东、苏宁易购三大电商行业巨头鼎足的局面,随着某多多的打入,似乎早已经不复存在。最后就剩下京东和淘宝,而苏宁易购由于对实体市场的不重视,最终被消费者冠以体验感差,售后没有保障的平台。

二、苏宁在消费者心中越走越远。

苏宁易购,最开始从一个200多平米的专卖店,在电商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成为了一家在全国有用无数家门店的上市公司。后来苏宁易购几乎将整个小家电市场全部占领,发展过程中也随着市场的变化几次更名,目的也是为了符合最新的市场走向。

三、苏宁易购没有抓住消费者的心必将业绩越来越惨淡。

使用过苏宁易购的用户,大多数可能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如果没有什么事情,苏宁易购上买完东西很顺利,但一旦碰到了售后问题,客服的回复和处理,不仅体现在流程上慢,而且大多数都处理不下来。售后不好,则直接会让消费者有不好的购物体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不重视业务本质和消费者市场,必然会将自己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因此,从根本上来看,苏宁易购这几年一直靠出售旗下的子公司和减持股来获得利益,而在实际的业务方面做得并不好,继续这样下去,2022年必将会成为ST股。

相关的零售龙头股有哪个?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杨军认为:

其实亏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中国的企业运作来说,一般都存在两本账的通俗说法。 所谓两本账就是一个是明面的,一个是暗地的,暗地的主要看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手上的真金实银,而不是公告出来的所谓报表数据,也就是说那种账面上的亏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并不真正重要,更不会致命。

尤其是资本时代,在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投融资运作的背景下,如果还是仅仅以账面的亏损与否来看待其生命力,就更没有多大意义。 事实上,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现金流。只要现金流不断,企业则可以安然无恙。

现金流哪里来呢?钱生钱,才是这类企业的生存王道。 比如美发店,我们去了都会怂恿我们办卡,怎么怎么优惠。一些人觉得不错,就冲了钱,几百上千。美发店就可以聚集几十到几百万的现金。于是,他另一家店又开起来了,如法炮制,短时间内又几十、几百万到手了。再找新的地方开。当然,一部分钱会留着维持店铺的日常开销维护,毕竟不可能全是办卡的来理发。这样的理发店即使是年年亏的,那也只是账面上的,他的老板照样吃香喝辣的。所以,亏损不可怕,他们不是亏自己的钱。这其实就是一个投资项目了,如今许多明账亏损的公司就是这样,公司本身成了一个投资项目,想方设法吸引投资资金进来,表面亏损,实则滋润。

所以,常年亏损但是不倒闭的公司主要是自有资金充足,有钱任性,亏损也不关门。 常见的就是“潜力股”公司,不断得到外部资金补充,保证现金流可以不断维持下去。虽然这个公司是亏损的,但是前景很好,那么公司可以通过融资,发债等方式补充运营资金。只有被市场看好,自然有人投资,那么就可以避免倒闭的命运。这就好比有个人,如果出生在非常富裕的家庭,虽然花钱比较阔绰,不代表他很快就会没钱花,山穷水尽了。又或者是,这个人虽然工资收入不高,不足以支撑起这个人的开销,但是,这个人行侠仗义,经常得到别人的资助,那么也不至于山穷水尽的。

总结起来说,公司常年亏损但是不倒闭的原因就是,有钱!

亏损不一定非要倒闭,还有可能越做越好。以下用直播平台和京东商城做例子。

先讲直播平台,直播平台挣钱吗?很多人可能感觉我疯了,主播一个月做的好都能挣几十上百万,直播平台怎么可能亏?但事实上,直播平台超过百分之80是处于账面上的亏损状态的。以斗鱼做例子,斗鱼每个月的带宽费打底三个亿,简单的解释一下啥叫带宽费,一个人看一个主播的节目,如选择超清模式,每秒流量大概是1M,一万人看每秒流量就大概是10G,一千万人同时看每秒流速就是10T。这些流量个人如果是用流量看,就需要流量费,如果用无线网看就全免费,但不管你是用流量还是无线网,直播平台该付电信多少就是多少。运营费、推广费啥都不算,每天成本开门就是1000万,主播抽成能抽多少?而且还有很多刷礼物的根本就是工会的托。(工会向直播平台申请一定量的虚拟货币,刷给旗下主播,在直播间里带起来刷礼物的节奏。每个直播平台都有)广告费能有多少?四五百万而已,还不是每天都有的。可以说平台做得越大,亏的就越多,但大平台有倒闭的吗?为啥?无他,平台一大,流水一多,各种投资商各种融资就来了。一个月亏损1个亿,融资拿到2个亿,就算盈利一个亿。至于是什么人愿意在这花钱,大家见仁见智吧。

京东商城之前组建京东物流,十年亏损300亿,就算抵上京东商城的月收入也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为啥还能越做越好?无他,前景太好。现如今马云想要组建自己的淘宝物流进行追赶,前期就投资了1000亿。风投啥都缺,最不缺的就是钱和眼光,这样有前途的企业,再亏损又怎么会倒闭?

全程搜索,只讲实话,因个人知识水平限制,如有不当之处,请指出,谢谢!

两种情况,一种企业年年亏不倒闭是因为拥有无形资产。另一种企业年年亏是因为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们看前者,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体现,自从发现了产权的力量,我们便在不停的制造产权的可能性,并逐渐开始相信供给决定需求的理论。比如 游戏 账号,请问有价值吗?很多老人家不会去买账号,他们觉得这个不当吃穿,但是自从网易开始对于某些 游戏 账号明码标价之后,这些产品便成为一项无形资产。我们如今的无形资产有很多都是过去不曾有过的,比如你的微信,比如你的分,比如你的车牌,比如你的手机号码。产权物品越来越多,当一个人貌似没有什么财富的时候,他开着全是8的小四轮上路了,你会觉得很牛,甚至于这个车牌的号码感受上比豪车还要牛。这就是产权的力量,如今的一些企业年年亏,因为各种自然形成的无形资产产权,比如用户数,腾讯早年也是亏成狗,其兜售给联想的时候只想要100万。因为QQ早年不收费的。不收费没有钱,但是有用户数的积累,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利润入口,如今腾讯要赚钱,开发个把软件渗透到自己用户就可以了。当然要注意一点,我们所说的无形资产并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面,也就是并非金钱衡量的项目。

然后我们再来说后者,要面子活受罪的。很明显,有些企业倒闭更加有利,清算价值远远高于持续经营的价值,如果不破产,这一类企业将逐渐损耗企业的资产。这一类企业就要促成他们退出,可是企业的控制人是不愿意的,因为倒闭退出代表一种信号,一种个人失败的信号,大家都不愿意失败。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中,格雷厄姆就提到过很多这样不肯倒闭的公司,格雷厄姆的建议是收购其资产并促进其倒闭清算,获得清算收入。

你也可以这样理解,烧钱分两种,主动和被动。

亏钱会导致企业倒闭,但亏钱不意味着一定会倒闭,亏钱和倒闭直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样说是不是有人觉得不理解?

我们举例来说。

一个企业一直在亏钱,但企业的股东相信未来,不愿意放弃,不断增加投入。企业一直在亏钱,但因为有后续的投入,所以并没有倒闭。

有人奇怪了,谁会这么傻?亏钱还一直投。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特别是风投进入中国以后。我们身边的很多企业现在都没盈利,一直在亏钱,甚至是巨亏,但仍然没有倒闭,比如滴滴、膜拜、ofo等等,互联网企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只要原来的股东不断投资,或者有新投资人进来,亏损也没有倒闭。

还有像京东,同样巨亏了多年,但因为有供应链压款可以周转,同样没有倒闭,反而巨额投资物流,最终赢来规模化盈利。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导致企业倒闭的不是亏损,而是现金流。如果企业现金流断了,即便企业有钱也经营不下去。同理,只要企业现金流没断,亏钱也可以继续经营。

年年亏却不倒闭的公司,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创业公司,因为“有前景”,股东为了将来的预期收益,可以允许公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盈利。

比如说前两年爆火的共享单车,摩拜和ofo的股东砸下了几十亿美金,公司不仅没有盈利,还需要继续砸钱才能正常运营下去。

于是,摩拜卖给了准备做大规模、构筑护城河的美团,ofo则动不动就穿出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的消息。

因为中国互联网公司通常使用免费模式,所以不盈利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还挺多。

另一类,上市公司连年亏损的情况也很多。

两面针等公司连续亏损十几年,斑马消费前几天研究过的深圳连锁超市乐,连续4年亏损,最近这几天净亏损超过10亿人民币。

但是,这不仅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不会影响公司正常上市,甚至都不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为什么?

公司都上市了,不盈利对于老板来说没啥影响,毕竟随手都能赚上亿;就算公司亏损,带上ST,只要在触发退市前卖点资产,就能保壳;大家一看这公司这么多年亏损,说不定老板要卖壳,赶紧提前占个坑,说不定明天就涨停了……

当然了,还有很多别的情况导致公司长期亏损还正常运营,你还知道哪些?

但是说真的,一门不能赚钱的生意,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亏损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净损失,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并不代表资不抵债。

而企业的破产倒闭是资不抵债的结果,也就是所有者权益为负。

也就是说,企业亏损跟破产倒闭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企业亏损的程度较大导致资不抵债,企业才会面临破产倒闭。如果年年亏损幅度不大,所有者权益还有剩余,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因为亏损而破产倒闭。

 再加上如果企业融资能力极强,特别是互联网公司,那么所有者权益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变为资产,资不抵债的情况更不易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像OFO、摩拜、美团和饿了么等等企业怎么亏损都不会倒闭的原因。

 比如共享单车,既要生产大量的单车投入市场,又要提高用户的体验(降低使用费用,甚至免费),那么收入自然抵不过投入,也就会导致一定期限内的经营亏损。

 然而这种亏损并无大碍,因为投入进去的单车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依然存在,该企业就不可能倒闭。

 但是一旦融资能力下降,融资进来的钱不够亏损的话,那就是所有者权益在减少。当所有者权益资产为负时,那么企业就面临破产倒闭。

 比如去年年尾到今年年头,大量的共享单车企业破产倒闭,其主要原因就是融资能力下降,甚至融不到资。而企业运营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亏损(主要是共享单车收入不足于支付运营费用),那么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所以说,单从亏损方面并不能看出该企业是否会倒闭,只要有接盘手,融资能力强,那说明企业被市场看好,比如京东连年出现亏损,但企业却在融资中不断壮大。

 而有些盈利的公司倒有可能倒闭,比如商业城,年头的时候市盈率才十多倍,表面看上去盈利能力极强,且扭亏为盈。可如今市盈率一栏为什么又是亏损的呢?业绩波动真的有那么大吗?不,只是资产置换罢了!卖掉固定资产,从而在业绩表上出现盈利现象。

 前几年的苏宁易购也一样,出现了连年亏损,只能通过卖资产来保持盈利,以不被st。

  总而言之,企业的破产倒闭与企业是否赚钱没有必然联系,亏损只是一定期限内经营的结果,有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两类。该企业是否会破产倒闭,不仅要看经营成果,还要看其融资能力。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是现金为王的时代。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只要现金流充沛,企业战略长远,未来盈利足以覆盖亏损。所以盈利没有现金企业倒闭的也不少,亏损现金多的也没有倒闭。咱们说说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是最明显的:

1.京东,这个话题不说京东这个企业都对不起他,对不起刘强东。京东第一个阶段,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充分发挥中关村店主的身份和经验,主营电子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占据份额,企业基本实现盈亏平衡。这时候的前期创业阶段资金流大部分来自风险投资公司,少部分来自供货商的账期。很多人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往前了,比如当当网就是如此。为了拉开B2C电子商务企业竞争的距离,占据充分的竞争优势,京东又组建了自营物流,大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一下来把所有对手甩在身后。同时也提高了后进入者的门槛,导致了聚美优品这样的单品企业没落。这时候的资金流还是大部分来自风险投资,一部分是供货商账期。现在的京东以前是多元化发展了,资金流充沛,主要是供货商的账期拉长,入驻平台企业的账期也拉长了,还有京东金融体系的资金。也就是货卖出去,钱到手里,但是不给结账,过段时间在结账。目前美团也这样,阿里巴巴虽然实时到达支付宝账户,只要你不提现,钱还是在内部体系运转。这类的企业一路走来都是资金流在做支撑,随着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多,企业也越来越大。还有个最有代表的企业,是国外的就是亚马逊,大家可以去看看他们的发展史。到现在还在亏损,而企业市值越来越大。大过阿里巴巴。

2.滴滴,摩拜单车类的新兴企业:这样的企业这几年很多,特别是滴滴,运用资本力量,收割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然后收割司机。前期虽然巨大的亏损,但是未来前景大,依靠热钱,风险投资,企业根本不会倒闭,反而越大越强。这样的公司一般都必须往大了做,再苦也要往前,不然死的更快,不前进就是死亡。滴滴已经收割市场了,挣钱的速度比他们原来烧钱速度还快。摩拜这样的企业还在亏损,相信总能找到方向。

3.很多烧钱的创业企业:我们身边不是有很多要成为独角兽,要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吗?他们经常讲的就是商业模式和用户数据,从来不谈挣钱。他们也经常说我需要大量的资金,有了用户还愁挣钱吗?所以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创业的人倒闭,也有很多在一直烧下去。烧不动的才倒闭,只要能烧,有故事,参与其中的谁也不会让他们倒闭。

4.其他目的的公司:当然还有一些财务目的的公司,很多外企,特别是前几年火热的医药外企,他们在本国出厂的药物本来是10元,直接加价到80元。国内的分公司购总部的企业,直接80元。国内卖100元。这样的方法的好处是,在购环节直接把利润通过贸易留在了生产国。而国内的企业加价低,那就每年亏损。还有的企业,中国生产,直接加很少价格销售到总部的国家。总部的国家继续销售,获取利润。那在国内的生产企业,利润低,很多常年亏损。不过这现象属于改革发展早期额度事情,现在已经得到了遏制。上市公司里也有做财务延期付款,收款的。造成亏损或者盈利小或者盈利大。这些属于财务手法,背后各有目的。不置评价。

总结:亏损企业大部分只是一个过程,比我们平常见到的做生意的亏损期更长。同样,亏损期更长,那收割市场更狠,占有市场绝对地位后,亏损的钱,还是老百姓要买单,资本的本质就是如此。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这个问题我倒是了解一些。

对于我们来看公司亏就有“不好”的感觉,但在公司层面来讲看到的还是IP,一个大IP有了害怕没有钱可赚吗?退一万步来说把公司找人接盘也是赚的。

说下了解的主播问题,朋友做过超管,这些主播最早是挺赚的,但是对于现在主播的目前形势,早就集体降薪了。还有签约这个问题一定要纠正一下,比如某主播1000W签约某平台,我们看到的是数字,但1000W签约多少年,首付拿到2成还是3成就不得而知了吧?跟工程的套路一样,基本拿到首付就赚到了,年底去收尾款都抱着“拿到多少是多少”的心理去要。现在的普通主播都是亏钱这不夸张,因为有竞争才会市场化。早期真的叫泡沫。

比如斗鱼一个火箭500为例,平台要拿到300左右,而有些大量火箭都是和主播谈好的“买卖”,我贡献火箭然后你把钱反给我,你有名气我有地位等级,你不同意那就去找其他主播好了,反正多的是。

在说回来斗鱼,在互联网内,如果一个公司能开发一个新鲜领域(例如58在招聘和租房卖二手),那么它将在这领域占据大部分,后来的(赶集等等)是很难超过它的。

斗鱼号称直播界的黄埔军校也不夸张,喜欢看斗鱼的大多人经常会去看某几个主播对吧,但如某几个主播走了会发现这个人还在看斗鱼,而不是跟随某主播去其他平台,主播核心粉其实并不多,而看斗鱼的观众会发现是斗鱼粉而不是主播粉。

相比较来说,更应该担心其他平台的融资问题。

主要是因为有资本的加入资本,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会有不同的诉求,有可能不需要你的公司盈利,最具备优先级的事情,就是抢占市场规模,只有市场规模达到了一定的量级之后,才能称作这个市场的龙头老大,当你成为这个市场的龙头老大的时候,其他人就很难再进入这个领域,但是你这个领域又刚好是消费者所需要,所以价格的定价权就是由你来做的。从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路径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前期都是通过烧钱来获取用户,最后把竞争对手全部都干掉,然后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比如说当年的百团大战,有很多类似于。还这样的软件在当年都用补贴政策,只有美团走到了最后,坚持到了最后,所以你会发现在团购方面美团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所以美团现在就有自己的定价权,他不仅向商家收取推广费,还让用户收取一定的利率。

滴滴打车也是一样的逻辑,在一开始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互联网约车软件,但是到最后,留下的只有几家弟弟,占去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现在滴滴就有了绝对的定价权。这就是互联网公司价值,百度也是一样的,之前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但是现在,百度在中国是一家独大。

所以在市场份额没有确定之前,所有的公司都愿意去烧钱抢夺用户,当用户都揽入麾下之后,就有更大的议价权了,这也是资本所看重的,所以哪怕你现在赚了钱,但是没有获取一定的市场规模,资本是不愿意继续投资你的。

一人一行者,我是行者,回答下这个问题:从内部到外部分析

01.投入巨大

像亏损时间比较长且亏损比较大的 科技 界,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京东,这两家电商巨头,都是几年甚至一二十年的亏损下来的,亏损的重要原因在于都是自己建物流,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是走重资产路线的,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当之大,也是他们亏损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他们的的巨大投入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形成核心竞争力。

02.资金链充足

无论是京东、亚马逊,还是美团、小米等等都是有充足的现金流的,这是保证他们正常运转的必要前提。由于他们的投入巨大,像京东的员工总数是在15万左右而阿里只有5万左右,其中快递员就是在十多万,这也是京东巨大的花销之一。但是尤其有了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占有率,投资者是纷纷看他们未来的前景,在经过多轮融资后保证了他们有了充足的资金发展前进。

03.盈利能力

很多的公司目前是处在烧钱抢占市场的阶段,有了资金可以继续发展,但是他们本身也是有很多盈利能力很强的,只是相比他们的支付来说就少,比方说京东盈利1000亿,可能他的支出就得在1500亿,那么他们的亏损就是在500亿,但是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他的亏损比例是下降的,这就给投资者巨大的信心看好未来,持续的资金支持。

每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期都是很难挣钱的,而这个时期也是他们最难的时候,那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在经历一次次的困难下生存下来的,最终也就形成了他们巨大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最后的王者!

相关的零售龙头股有哪个?

零售概念股有ST大集、永辉超市、王府井、豫园股份、华联综超、居然之家、小商品城、美凯龙、百联股份、ST易购等83家上市公司。零售龙头股是哪几只?下面小编带来相关的零售龙头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零售龙头股一览

龙头1、红旗连锁:公司主营业务为便利超市连锁经营。

龙头2、中亚股份:公司主要从事液态食品智能化包装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龙头3、汇嘉时代:公司从事百货零售业务。

龙头4、永辉超市:公司业务有连锁超市业务。

龙头5、汇纳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消费行为数据分析。

2023年新零售行业股票龙头有:

创新新材600361:新零售龙头股,公司是国内最早经营大型综合超市的零售商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并已形成了自营+联营+出租+品牌开发四位一体的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华联综超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83.53亿,毛利率28.77%,净利率-3.37%。

5月12日开盘消息,创新新材最新报5.160元,跌1.53%。成交量352.22万手,总市值为206.59亿元。

_ST商城600306:新零售龙头股,

毛利率54.63%,净利率-69.37%,2021年总营业收入1.52亿,同比增长-20.64%;扣非净利润-1.08亿,同比增长9.98%。

5月12日开盘消息,ST商城最新报7.930元,跌2.82%。成交量38.14万手,总市值为18.36亿元。

朗姿股份002612:新零售龙头股,

朗姿股份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36.65亿,毛利率57.01%,净利率6.16%。

5月12日消息,朗姿股份3日内股价下跌0.75%,最新报25.400元,跌0.9%,成交额2.32亿元。

新零售行业股票其他的还有:

合肥百货000417:近5个交易日,合肥百货期间整体上涨0.79%,最高价为5.1元,最低价为4.93元,总市值上涨了3119.54万。

通程控股000419:近5个交易日股价上涨1.24%,最高价为5.67元,总市值上涨了3805.08万。

武商集团000501:近5个交易日股价下跌1.26%,最高价为11.57元,总市值下跌了1.08亿,当前市值为85.13亿元

十大新零售公司排名(2023十大新零售热门品牌排行榜)

2023年3月消息:德勤发布了《2023全球零售力量》报告。今年榜单入围门槛为44.78亿美元,250家零售企业2021财年(2021年7月-2022年6月)共计实现收入5.6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从零售类别来看,快消品企业136家、销售硬件和休闲产品有57家、服装和饰品零售商38家,还有19家综合型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继续高居第一,有71家企业上榜;其次是日本27家、英国19家、德国17家。中国(含香港、台湾)共有15家企业入围,华润万家、统一超商、老凤祥、国美零售等榜上有名。其中7家跻身TOP100,阿里新零售、屈臣氏、苏宁、唯品会、永辉超市、周大福分别排在第29、54、58、67、94、98位。

前十大零售商营收总和达到1.92万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4%。排在6-10位依次是克罗格、京东、沃博联、奥乐齐、塔吉特,零售营收均超过千亿美元。其中,京东已连续两年跻身十强,并以25.1%的增速成为前十名中增长最快的零售商。排在第七位,较去年上升2个名次。过去一年,尽管遭遇诸多挑战,但得益于日用品的销售和高速增长的用户规模,京东仍取得强劲的增长。不仅上线了“京东新百货”,将服饰、居家、美妆等商品和服务能力进行整合。还进一步提升数智化能力,推出全渠道产品“京东小时购”,为全国20多万家实体零售门店提供即时零售服务。去年底,创始人刘强东强势回归,彼时他严厉指出,京东正在逐渐失去价格优势,留给消费者“越来越贵”的印象。“再继续下去,迟早会成为第二个苏宁。”进入创业第二十个年头,低价将成为京东的主基调。就在3月6日,备受关注的百亿补贴频道提前上线,6899元就能买到128G的iPhone14Pro,日常价390元/支的纪梵希口红只要195元/支。此举能够带来多少用户增长和价值,还有待观察。

前五名没有发生变动。家得宝(TheHomeDepot)以1511.57亿美元的零售营收排在第五位。这是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成立迄今已有45年,业务遍布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门店数超过2300家。提供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地板、照明、卫浴等15个品类、超过100万种产品。欧洲最大的零售商施瓦茨集团(SchwarzGroup)排名第四,2021财年零售营收为1537.54亿美元。旗下拥有两大品牌:LIDL折扣店、Kaufland连锁超市,1万多家门店分布在33个国家/地区。

零售业股票龙头股排名

NO.1、ST大集:335.37亿元

截止11时16分,ST大集报1.750元,涨4.79%,总市值335.37亿元。

NO.2、永辉超市:285.86亿元

总市值285.86亿元。

NO.3、豫园股份:272.34亿元

11月22日消息,豫园股份开盘报7元,截至11时16分,该股跌0.57%,报7.000元。当前市值272.34亿。

NO.4、王府井:269.91亿元

11月22日消息,王府井开盘报24元,截至11时16分,该股跌0.84%,报23.780元。当前市值269.91亿。

NO.5、华联综超:258.23亿元

11月22日消息,华联综超开盘报6.47元。当前市值258.23亿。

NO.6、居然之家:246.8亿元

11月22日消息,居然之家开盘报3.77元。当前市值246.8亿。

NO.7、小商品城:241.39亿元

11月22日小商品城盘中消息,7日内股价下跌1.13%,今年来涨幅下跌-13.15%,最新报4.400元,市值为241.39亿元。

NO.8、ST易购:215.06亿元

11月22日ST易购盘中消息,7日内股价上涨8.11%,今年来涨幅下跌-95.95%,最新报2.310元,市值为215.06亿元。

NO.9、美凯龙:207.29亿元

美凯龙开盘价报4.72元,现涨0.21%,总市值为207.29亿元;截止发稿,成交额2677.58万元。

NO.10、百联股份:193.05亿元

11月22日消息,百联股份开盘报10.91元,截至11时16分,该股跌0.73%,报10.820元。当前市值193.05亿。